找到相关内容1178篇,用时20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从二十四圣到耳根圆通(2)

    应从耳根法门接引凡流,故佛号也同所教法门相应。)我于佛所发大道心(菩提道心:三心四愿。)观音佛教我从思修而入正定。是能性,是正思维非意识妄想,一味反闻闻自性,性成无上道。初于耳根入手起修,...路。接着佛又于卷九中介绍,耳根圆通中的五阴入邪途,成为魔眷而沦落三涂。  如此保护行人正修,不遭诸魔、进取不退,佛陀的大慈悲真是无有穷尽!  这些加行入道的方式,早已为丛林寺庙普遍接受,如诵戒、拜...

    普知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121849642.html
  • 略论持戒

    无交,得无量乐,虽然他们不来欲界受生,无有淫欲之念。但是因为他们无有之慧,无正知正见,不了淫根未断。当有漏的福报享尽时,淫欲的念头又会生起来,依然不免散入诸趣。依业再感数数的轮回。佛在《正法念处经...大师以现量见到文殊菩萨,文殊菩萨告诉大师,如果不首先发出离防,厌患整个生死。则、修任何所作,一切都不能解脱生死和恶趣。见必性、开悟等虽然离佛果很近,但也有必要暂时放下来,未生的出离防,应不惜任何...

    弘扬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124249703.html
  • 近两年来大陆佛教教育问题研究述评

    --,这是每个学佛人的必由之路,不可缺少。换言之,学佛以为开端,通过对佛教教义的深入研究,明了佛法之精要所在,然后通过实践(修行)去印证研究的成果,最后真正体悟佛法之要旨。这种传统研究佛法的...总的说来,引导众生进入佛门的方便有二,其一由信而入,然后便是解、行和证;另一类众生则由学习理解()佛法而起信修证。由信入佛法大海直截了当,固然是好,但易迷、易退。换句话说,由信而入,入门容易持久...

    宗舜法师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135049853.html
  • 唐仲容居士与《王恩洋先生论著集》

    无涯苦作舟”,每天都要读背得一二页,结合,坚信“读书百遍,其义自见”。如是读了两月,唐觉麻烦,不来了,只好到唐家去请读。先由弟弟带路,久之弟弟亦推故不去,只好找家里的小黑狗带路。后来狗也不听使唤,...戒定慧三学是得二转依的方法。慧即智慧,有所成慧,即听闻正法,学习五明;所成慧,即对所深思熟虑,条理贯通;修所成慧,即依所所思智慧,修习静虑,令心得定,由定生明,实证真理。但、修三阶段是有机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180150423.html
  • 试析“无我”在现代语义上的确切含义

    把握这个世界?又是“谁”在佛法、体证佛法、并继而弘传佛法?如果没有“我”与他人相区别,你弘传佛法又将传给何人?“我故我在”,这似乎也是很明显的,我可以因为自己对世界的理解会充满偏执与谬误,故而对...,那就是“我”,因为“我”在“”,故而“我”存在。这一切都证明,“我”,作为一个行为主体,确确实实是不容怀疑而存在着的。而作为独立的“我”一旦存在,不同的各自独立的“我”也必定同时存在,于是“我”、...

    释青平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205750857.html
  • 论念佛的净心意义

    对治,实是因念佛不亲切也。故杂念起时,即应用力加功念,字字句句,精一不二,杂念自息矣。有一部分刚刚念佛之人,或对念佛之理不甚明了之行者,刚把一句佛号顿在心头,妄想,越觉沸腾,便横加指责,说念佛工夫...探讨一下念佛对我人之内心及整个社会有什么作用及影响。  称名念佛  称名念佛者,顾名思义,即是执持佛之名号,口诵不断,正如《阿弥陀经》所云:说阿弥陀佛,执持名号,若一日,若二日,乃至七日,一心不乱。经...

    宏正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213050942.html
  • 天台智者大师的三封遗书解析

    。”接着令弟子敷床于东壁,面向西方,专一心意称念阿弥陀佛名号、摩诃般若波罗蜜,以及观世音菩萨圣号。知道自己化缘已尽,他拒绝进食服药,唱诵《妙法莲华经》与《无量寿经》两部经为最后,并对弟子作了最后的...晋王杨广的遗书在《国清百录》中载为第六十五条,原文较长,将近二千字。关于此,智者曾亲书“莲华香炉、犀角如意,是王所施,今以仰别。愿德香远,长保如意也。及以造寺图式,并石像发愿文,悉用仰嘱”等四十二字[...

    心 皓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241951299.html
  • 佛教是觉悟之教

    一种因禅定修行实践产生的现量直觉观照能力,也谓“定中观照”。这种禅定觉照能力的获得,任何人按一定方法、如法修证都可以获得,虽不容易、却并不神秘。整个学佛修行“、修、证”的过程都是这样,与神秘无缘。“”是指听闻佛法、学习佛教经论;“”是指要用自己的智慧去思考、研究、体认,而不是听闻后就盲信;“修”则是在的基础上、获得了对佛法确定的信解后的修行实践,其中有种种修行方法、有严格的修行阶段...

    吕建福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243051328.html
  • 禅门不可欺 (3)

    殊胜助缘,二者无有矛盾之处。不过仍需指出,在最后关头向上一路的险地,不立文字的禅法更具过人手眼,独领一段风骚。我们的意思不是说教下学人在究竟后,必须转入禅门才能打破生死关,仅仅是想提请大家注意如下...即时豁然,还得本心。’善知识,我于忍和尚处,一言下便悟,顿见真如本性,是以将此教法流行,令学道者顿悟菩提,各自观心,自见本性。若自不悟,须觅大善知识,解最上乘法者,直示正路。是善知识有大因缘,所谓化导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244851368.html
  • 印顺法师之“人间佛教观”略探

    “学教”的,也是我宗我祖,照本宣扬。望文生义,不求甚解,懒得对圣典痛下功夫。于是法义不明,思想凝固,陈陈相因,佛教越来越空疏,越来越简陋了。……我觉得,中国佛教的衰落,不仅是空疏简陋,懒于思维,...与不重历史的印度人相异的中国国情下,对于“如是我”的佛典,却是照单全收,也因此会认为:既然是佛经,就是佛亲口宣说,所以不管三藏十二部或大小乘等教义,都是佛在世一时所说的。另外,中国佛教界在儒家个人的...

    释会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280351761.html